11月28日,市农科院对口帮扶的浪坪乡浪水坝村种养循环科技示范基地内,养殖大户付强和妻子正将处理后的南瓜作为蔬菜饲料,投放至白鹅育肥舍内。两个半月育肥后,这里的近万羽白鹅将出栏销往荣昌等地,为夫妻俩赚回不少收入。
▲11月28日,市农业科学院赴酉阳调研,在浪坪乡浪水坝村蔬菜科技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内,调研组正在查看甘蓝长势。记者刘冲摄
付强说,他今年接茬上市的白鹅一批就能出栏近万羽,按照市场行情推算,年收入将超过70万元,而这都得益于市农科院的驻村第一书记和专家团队帮扶指导,让养殖效益大幅提升。
“以前育苗、管理等很多技术都靠自己琢磨,收入不稳定。”在市农科院派驻第一书记前,付强养鹅已有6年,产量“起伏不定”;2021年,市农科院农业工程所正高级工程师、原浪水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龙翰威带着驻村工作队进驻浪水坝村后,为他的产业把脉问诊,付强的养鹅事业迎来转机。
“根据付强的养殖情况,我们首先为他引入了优质肉鹅渝州白鹅品种,又改建了育雏室、育肥舍,并全程提供养殖技术服务,使白鹅成活率大幅提升。”龙翰威介绍。
在专家的指导下,付强增强了信心,扩大了养殖规模,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压茬推进上市、75天育成一批的生产模式,白鹅年均出栏量也达到10万余羽。
▲目前基地白鹅年均出栏量超过10万羽。记者刘冲摄
规模上来后,如何处理白鹅养殖粪污?市农科院专家考察后,为付强新建堆肥棚、沉淀池,将白鹅养殖粪污“变废为宝”供给当地蔬菜、果林基地就地消纳,让白鹅养殖变得绿色高效。
2023年,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高伦江接过了龙翰威的“接力棒”,成为了浪坪乡浪水坝村的驻村第一书记。除继续帮扶付强外,他还了解到了当地种植大户黄应红正面临种植技术难关。
2016年,30岁的黄应红就选择返乡从事种植业,几年下来发展起数十亩西瓜、辣椒。但几年下来,黄应红培育的蔬菜苗、水果苗中总会出现不少弱根系的种苗,导致作物减产,亏了不少钱。
了解到黄应红的情况后,高伦江联系了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相关专家前来“对症下药”。专家到村后,从种苗源头出发,为黄应红筛选了具有适应性强、抗病虫性强等特征的西瓜和蔬菜品种,并结合时令规划了产销规模,新建起营养液悬浮育苗大棚、基质土旱育苗等技术方法集约化育苗。
▲浪坪乡浪水坝村蔬菜科技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内已建起多个育苗大棚,一旁的甘蓝长势正好。记者刘冲摄
今年,黄应红的蔬菜苗统一育苗培壮后,结合水肥一体化灌溉、覆膜保温墒生产系列措施,成功解决了弱苗问题,基地规模也扩大到500亩。
目前,黄应红的蔬菜基地形成了畜禽粪肥作为肥料,尾菜提供养殖饲料生态循环模式,预计今年生产蔬菜达2000吨,实现年产值300万元以上。
经过市农科院派驻的两任驻村第一书记探索,当地白鹅等畜禽养殖粪污通过废物利用,成了果园、蔬菜基地的肥料,果园、蔬菜基地的尾菜、秸秆等也通过加工成为饲料供给畜禽养殖,浪水坝村逐渐形成了山地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。
▲酉阳浪坪乡浪水坝村种养循环科技示范基地内,市农科院调研组正在讨论发展模式。记者刘冲摄
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他们将继续为浪水坝村把住质量关、生态关,助力当地打造农产品品牌,让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主编:邹密 编辑:邱春 审核:颜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