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,全市气温和降水量分别较上年偏低4.9℃和30%,导致我市春茶开采期普遍推迟10天左右;3月上旬,渝西、渝东南、渝东北全面开采后,各地出现了阶段性高温天气,茶芽萌发速度快,早春单芽茶摘期普遍只持续了3~5天,造成早春高档名茶产量减少10%~15%。目前,我市各茶区相继进入春茶生产旺季,各地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,及时采收一芽多叶优质春茶原料,提高春季茶树鲜叶下树率,确保春茶实现应采尽采、应收尽收,为全年茶叶增产增收筑牢基础。
一要主动调结构,增加一芽多叶优质春茶原料采收。各茶区要广泛宣传、积极动员茶区周边乡镇农民采摘茶叶,根据采摘标准、采摘日期落实采工安排、采前培训,按照“先发园先采、迟发园晚采,弱园轻采、旺园重采”的原则,尽量实现适时采摘,并督促茶叶加工企业落实“优质优价”,及时组织鲜叶收购,提高加工质量,促进茶农稳定增收。同时,茶叶加工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要根据茶树芽叶萌发情况,积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,进一步加大一芽多叶等优质春茶原料收购力度,提高茶树优质鲜叶下树率,促进春茶增产和茶农增收。
二要积极推广机采鲜叶综合加工技术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手持式电动采茶机等轻便采茶机械推广力度,积极开展机采茶技术培训,指导茶农利用机械设备采收优质原料,各地要强化技术指导,引导茶叶加工企业开展机采鲜叶优质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试验示范,批量生产“优质优价”的大宗绿茶和红茶产品。
三要加强茶园采后田间管理
1.加强病虫害测报和综合防治。各茶区要加强茶小绿叶蝉、茶螨、黑刺粉虱、茶网蝽等茶园主要害虫发生情况测报工作,指导茶农遵循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采用生态调控、物理防治、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综合防控措施防治茶园病虫害。各地要支持和引导茶农、茶场等在茶园空地间套作多种类植物,培育立体复合生态茶园,减轻单一病虫害大规模爆发;指导茶园科学使用天敌友好型色板和杀虫灯等新产品,抓住关键防治时期优先使用生物防治产品防控病虫害,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。各地要积极开展茶园社会化、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,全面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,提高茶园绿色生产水平。
2.加强茶园养分管理。指导采后茶园适当追施氮肥,促发新梢,为夏秋茶丰产提供养分基础;大宗绿茶、名优绿茶茶园应每亩追施尿素8~10公斤,白花或黄花品种茶园每亩追施尿素5~6公斤。
3.培育高产优质树冠。对于蓄梢留养茶园,5月底前应完成茶园修剪;对于平面树冠茶园,宜采取轻修剪平整树冠,便于夏秋茶采摘。
4.浅耕除草。结合追施肥进行浅耕,全面清除影响茶园正常生长的高大型杂草和藤蔓植物。
四要积极开拓优质茶消费市场。积极利用京东、天猫、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适合大众消费的“优质优价”茶产品,积极参加各类茶叶展示展销茶博会,宣传推介茶品牌和茶产品,发展一批有实力的经销商、代理商和加盟商,持续培育壮大“重庆生态茶”消费者群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