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园树盘秸秆覆盖还田行间绿肥免耕栽培,是将玉米、水稻、油菜等农作物秸秆、杂草灌木、果树枝条等粉碎后覆盖于树盘,并在行间免耕栽培绿肥的一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,具有保墒、保土、保肥、防草等作用,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,促进水果生产绿色发展。我市水果品种多、分布范围广、种植面积大,该技术模式推广应用潜力较大,可消纳大量农作物秸秆,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。为指导区县做好技术推广应用,特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。
一、技术要点
(一)树盘浅耕整地。用旋耕机(或者锄头等其他传统农具)在树冠滴水线以内,距树干50厘米以外,根据主根分布情况,旋耕或浅耕深度为10~15厘米的圆形作业面。
(二)秸秆粉碎覆盖。将农作物秸秆、果树枝条用秸秆粉碎机粉碎至3~5厘米长度,然后平铺覆盖在树盘浅耕的圆形作业面,覆盖厚度10~15厘米。
(三)行间栽培绿肥。果园树盘覆盖秸秆后,在行间未覆盖秸秆区域选留适宜的原生杂草或种植白三叶草、紫花苜蓿、黑麦草、苕子等绿肥作物,诱集蓟马等害虫,抑制高秆、藤蔓类杂草和小灌木,替代杀虫、除草剂,减少农药使用。
(四)病虫防控处理。针对秸秆还田可能加重树干和枝叶天牛、红黄蜘蛛等虫害,秸秆携带的玉米螟和生草栽培易发生的斜纹夜蛾等果实虫害,可采取树干涂白、安装太阳能杀虫灯、释放天敌、黏虫色板等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预防预控。病虫害严重的区域和地块,应及时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。
(五)免耕周期监测。每半年采集一次土样,检测分析土壤容重等指标值变化情况,当土壤容重小于1.45时,可继续免耕;当土壤容重大于1.45时,表明免耕周期结束,需重复进行一次免耕栽培作业。
二、适宜区域
果树种植区域。
三、注意事项
1.忌用来源不明的农作物秸秆和发生柑橘溃疡病、黄龙病等检疫性病害疫区的果园枝条,如确需利用,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还田。
2.加强病虫害预防预控,做好果园病虫情监测及全园清园管理,防控因秸秆带来的不明病虫导致的影响,发现病虫害应及时进行科学处理。
(技术依托单位: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;联系人:冯洋,023-89133862)